专访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罗宾·马修
发布时间:2020-11-23
在“2020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举办期间,五大洲30个国家的58个友好组织代表、市对外友协理事和京促会会员等200余人在线上线下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增进理解。我们特别策划了论坛发言嘉宾精选系列,深度还原嘉宾们围绕主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间友好合作,发表了哪些看法与思考。
今天带来的是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罗宾·马修的发言与采访视频。
嘉宾发言
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水涨众船高”——提高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特别是新兴国家的生活水平。
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是志愿性机构,但从战略上看,协会具有向世界解释中国社会政治理念的良好条件。面对不断增加的肆意反对与不实信息,建议与协助对确保做好这项工作至关重要。近期及过去批评中国的人混淆了“差异”与“错误”的概念。不能因为中国的价值观不同,就说这个国家有问题。如果能了解和尊重中国的文化和政府,世界必然会变得更加和平、和谐。
澳大利亚有着与中国人民交往接触的历史,因此具有成为和平使者而非对手的良好条件。两国现在已从这种关系中获益了数十年,其实过去数百年里,中国人民也曾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开展贸易活动。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合作的意义与建议:
面对当前困难、批评以及反华情绪,澳中友协始终愿意伸出援手,消除认识分歧。我们不能被某些媒体制造的偏见和谎言吓倒,特别是现在。许多人乘机攻击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一切,因此我们必须坚定立场,利用各种方式驳斥种族主义。2019年12月24日,中国科学家确定并首次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中国随后数日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该信息。事实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并无任何过失,并且主动向世界分享研究情况,帮助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个人防护器具以及医疗专家意见。重要的是掌握事实,驳斥谎言和虚假消息。这需要一点时间,不过,真实信息不会被埋没,经过整理,会成为可靠、正面的说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驳斥一些种族主义反华言论,澳大利亚各地的澳中友协成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媒体文章、报告及信息,也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发声,告知我们所了解的真实情况。参加类似本次活动的国际论坛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不同文化和观念的了解。所有国家间的未来关系是建立在能够增进所有国家福祉的开放、真诚对话平台之上。我非常感谢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多年来的支持,期待未来挑战远去,我们能进一步促进澳中两国人民的了解。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通过联系与对话,才能达到相互尊重和了解,才能缓和可能会走向灾难的不稳定局势。我们的工作还要长久进行下去,但是有我们这样的友好协会相互扶持、保持思想信息交流,我们都会为实现一个和平、和谐的星球贡献力量。
。。。。。。。。。。。。。。。。。。。。。。。。。。。。。
在会后采访中,罗宾主席向记者介绍了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的历史沿革、与中国的合作情况等。在被问到想用哪三个词来形容对中国的印象时,罗宾主席列举了“友好”、“共享”以及“创新”,并佐以例证。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澳政府对华政策时,罗宾主席表示“差异”并不代表“错误”,各国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互鉴,以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她还批评澳政府在对华问题上采取的双标。
友好组织介绍
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51年,是在澳大利亚注册的非盈利民间组织,是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际组织之一。1972年,澳中友协在墨尔本成立了全国委员会,下设北领地分会、维多利亚州分会、昆士兰州分会、塔斯马尼亚州分会、南澳分会和西澳分会。澳中友协致力于加强澳中两国人民联系以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边全方位的交流合作。自上世纪50年代起,澳中友协支持赞助了多个赴中国的经贸、文化、妇女团组,并促成多个教育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