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友协成功举办国际友人林迈可纪念会
发布时间:2014-08-25
为开展公共外交、增进与国际友人的情谊,北京市友协8月20日下午与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等共同举办了“杰出的国际友人林迈可纪念会”。
林迈可(Michael Lindsay)的儿子詹姆斯、外孙女苏珊、林迈可夫人李效黎的侄子李安平教授等林家亲友后裔,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钱永年、黄华副委员长夫人何理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马灿荣、市友协常务副会长田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台副台长李培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刘光牛、通讯兵陈列馆馆长汤玉英等领导与嘉宾,以及林迈可夫妇的同事故旧及其后裔等约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纪念会上,嘉宾们深情回顾了林迈可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以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抗日斗争及对外交往所做的卓越贡献。林迈可出生于英国勋爵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1937年与白求恩同船来到中国,并应聘担任燕京大学的经济学导师。林是把导师制引入中国高校的先行者之一,对燕京大学改革发展方向、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林也是最早将凯恩斯经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林迈可还积极投身中国的反法西斯事业,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38年夏,林迈可开始为我党抗日武装秘密提供药品、无线电零件等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林迈可夫妇转入晋察冀根据地,为抗日军民设计制造无线电台、培训报务人员,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无线电技术骨干。此后,他又前往延安参加新华社和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办工作。他指导和参与建设了大功率发射台与定向天线,还亲自用英语对外广播,把我党抗日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即使在最危险、最困难的环境下,林迈可一家也从未动摇过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支持。毛主席曾称赞林迈可说:“你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是很高兴的。我们感谢你的努力,你还能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
新中国成立后,林迈可在英国继续推动中英友好交流,他的子女多年来也持续为促进我国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之间的友好交往而努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此次活动通过追思古人、缅怀历史,对激励世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增进不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共同实现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林迈可(Michael Lindsay)的儿子詹姆斯、外孙女苏珊、林迈可夫人李效黎的侄子李安平教授等林家亲友后裔,原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钱永年、黄华副委员长夫人何理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马灿荣、市友协常务副会长田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台副台长李培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高级编辑刘光牛、通讯兵陈列馆馆长汤玉英等领导与嘉宾,以及林迈可夫妇的同事故旧及其后裔等约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纪念会上,嘉宾们深情回顾了林迈可与中国人民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以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抗日斗争及对外交往所做的卓越贡献。林迈可出生于英国勋爵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1937年与白求恩同船来到中国,并应聘担任燕京大学的经济学导师。林是把导师制引入中国高校的先行者之一,对燕京大学改革发展方向、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林也是最早将凯恩斯经济理论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林迈可还积极投身中国的反法西斯事业,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38年夏,林迈可开始为我党抗日武装秘密提供药品、无线电零件等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林迈可夫妇转入晋察冀根据地,为抗日军民设计制造无线电台、培训报务人员,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无线电技术骨干。此后,他又前往延安参加新华社和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办工作。他指导和参与建设了大功率发射台与定向天线,还亲自用英语对外广播,把我党抗日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即使在最危险、最困难的环境下,林迈可一家也从未动摇过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支持。毛主席曾称赞林迈可说:“你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是很高兴的。我们感谢你的努力,你还能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
新中国成立后,林迈可在英国继续推动中英友好交流,他的子女多年来也持续为促进我国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之间的友好交往而努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此次活动通过追思古人、缅怀历史,对激励世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增进不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共同实现和平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