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风采 | 第三届“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论坛”在京启幕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中国戏曲学院
以戏剧为桥,促文明互鉴。10月24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论坛暨“和光异彩·戏韵华章”开幕式晚会在国戏剧场盛大举行。本届论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戏剧艺术”为主题,汇聚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艺术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共同探索戏剧艺术的传承、创新与跨文化对话,见证推动国际戏剧合作机制化的重要一步——“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宇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国际剧协总干事陈仲文,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傅亦轩,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王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魏旭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执行委员会委员莱万·赫塔古里,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表演学院院长林汉崇,美国宾汉顿大学教授陈祖言,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馆长儿玉龙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汉学教授赵晓寰,德国汉堡作曲家协会副主席卡斯滕·龚德曼,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朱光好,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尹晓东共同点亮启动柱。

▲中外嘉宾共同点亮启动柱,见证论坛开幕

“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联盟”的成立是本届论坛的焦点。尹晓东在致辞中表示,联盟旨在将过往的交流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合作动力。未来,联盟将以“共商、共创、共享”为原则,着力推动成员单位在戏剧教育、学术研究、联合创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中外戏剧协作网络。

“中外戏剧交流与合作联盟”的成立是本届论坛的焦点。尹晓东在致辞中表示,联盟旨在将过往的交流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合作动力。未来,联盟将以“共商、共创、共享”为原则,着力推动成员单位在戏剧教育、学术研究、联合创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中外戏剧协作网络。

魏旭斌指出,论坛及联盟的成立与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目标同频共振,为首都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仲呈祥从哲学与美学角度阐释了戏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价值,他指出,联盟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必将为戏曲艺术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并祝愿此次盛会能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史上留下灿烂足迹。

陈仲文指出,中国戏曲独特的写意美学是世界戏剧的瑰宝,其国际传播是双向的文明启迪。

莱万·赫塔古里表示,戏剧是促进社会理解与和平的重要桥梁,对论坛推动文明对话的使命表示高度认同。

儿玉龙一通过珍贵史料,回顾了中日戏剧百年交流史,印证了艺术对话对增进理解的深远影响。

林汉崇回顾了与中国戏曲学院多年来的密切合作,他表示,两校通过互访、联合演出与教学实践,让传统艺术在交流碰撞中持续迸发新的火花。

中国戏曲学院首批国际学生卡斯滕·龚德曼作为文化交流的践行者,动情回顾了其三十余载“京剧情缘”。

陈祖言引用莎士比亚“世界既舞台”的名言,期待联盟能让“舞台”更加宽广,让多样的传统戏剧新的生命力。

赵晓寰高度评价论坛为中外戏剧界搭建了一个“思想交融、经验分享”的高层次平台,期待联盟机制能为青年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注入持续动力。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共同欣赏“和光异彩·戏韵华章”开幕晚会,晚会分为“艺启无界”“戏聚四海”“和韵五洲”三个篇章,中外学子携手演绎,多国节目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真谛。

▲戏曲多剧种联唱集锦《梨园新蕊》
演出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指导教师:尹秋艳 杨朔 杨洋 李艳华 林永娜 董超

▲京剧《林冲夜奔》片段
表演者: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大岛陆(日本)
指导教师:徐小刚 耿连军 张薇

▲京剧《三岔口》片段
表演者:中国戏曲学院校友 天木(瑞典)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蔡双泽
指导教师:孙亮 耿连军 张薇

▲京剧《天女散花》片段
表演者: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教师 白珂(美国)

▲京剧《大闹天宫》片段
表演者:戏剧演员 格法(美国)中国戏曲学院学生 孟鋆 等
指导教师:孙亮 耿连军 张薇

▲粤剧《马福龙之卖箭》片段
演出单位:香港演艺学院
指导教师:洪海(中国香港)

▲戏剧《走向五十》片段
演出单位:鲁布卡恩剧院和表演艺术中心

▲多剧种联唱《潮闽琼韵·狮城交响》
演出单位: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 中国戏曲学院
指导教师:李艳华 杨朔 蔡东雄

▲陇东道情《弹板》
演出单位: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
指导教师:牛长虹 马骏 黄晨达

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大剧院、国家京剧院、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旅局、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香港演艺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和来自法国、美国、瑞典、格鲁吉亚、新加坡等近20个国家的艺术院校、机构与行业代表出席开幕式。论坛期间将举办前沿学术研讨、青年对话沙龙、国际学生嘉年华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