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情况介绍(印度尼西亚)
发布时间:2016-01-08
一、印度尼西亚简介
国旗

国徽

地理位置

国旗

国徽

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语:Republik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E5%B0%BC%E8%A5%BF%E4%BA%9A - cite_note-9,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国体属共和国,国会代表及总统皆由选举产生。印度尼西亚首都为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国界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邻国。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且为20国集团之成员国。依国际汇率计算,印度尼西亚为世界第16大经济体[16],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15大经济体。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国界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邻国。印尼的都市十分先进,许多国际品牌到印尼设厂并开设精品店,也有许多国际知名百货公司。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且为二十国集团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最为主要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1600mm至2200mm。印度尼西亚民族服装。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公里。
印度尼西亚为总统制共和国,采行单一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政治及政府结构历经大幅变革。人民协商会议进行了4次对于1945年宪法的修正案,调整了行政、立法、司法机构结构,修宪主要关于削弱总统权力、议会改革、国民教育、民族文化等议题。
总统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得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媾和等。在经历了苏哈托的新秩序时代后,印度尼西亚在2004年举行了首次总统、副总统直接选举,由苏西洛当选。总统任期5年,得连任一次。在地方首长方面,人民可以选举市长和省长级别官员。
昔日印度尼西亚最高政府权力机构为人民协商会议,有权制定、修改与颁布宪法和国家总方针政策,选举总统,副总统,监督和评价总统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情况和在总统违背宪法时对其进行弹劾或罢免。在苏哈托时代,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协商会议名义上虽为民选,但实际上仍受统治者操纵。但经过第四次修宪,此机构不再为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能大大削减为纯粹的国家立法机关。人民协商会议由560名人民代表会议议员及132名地方代表会议议员所组成,任期5年,其结构改为类似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两院制。
人民代表会议除了享有一般的立法权之外,还行使国家财政预算(总统提出)审理权及对各种法律实施的监督权,以比例代表制选出代表,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自1998年改革以来,人民代表会议在政府内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地方代表会议则享有与地方有关的各种税收提案权。
司法机构方面,设有地方法院(Pengadilan Negeri)、高等法院(Pengadilan Tinggi)及最高法院(Mahkamah Agung),诉讼案件先经地方法院审理,最高法院为最终审法院并审查案件。另外设有商事法院处理破产方面案件;地方行政法院(Pengadilan Tata Negara)处理针对政府于行政法上的救济案件;宪法法院(Mahkamah Konstitusi)则处理法律合宪性、政党解散等;宗教法院(Pengadilan Agama)负责伊斯兰教法的案件整理。
苏哈托统治时期限制新政党的设立,并解散了大多数苏加诺时期的政党,于1975年通过政党法后,仅保留建设团结党(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PPP)、印尼民主党(PDI)、专业集团党(Partai Golongan Karya,Golkar)三个政党,至哈比比上台后开放党禁。在人民代表会议中主要的政党有民主党(Partai Demokrat,PD)、专业集团党、斗争民主党(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PDI–P)、福利公正党(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PKS)、国民使命党(Partai Amanat Nasional,PAN)、建设团结党、民族复兴党(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PKB)等。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具有一定影响力,其中传统的伊斯兰政党得票率有所下降,而新成立的伊斯兰政党得票率增加,但就1999年、2004年、2009年大选结果显示伊斯兰政党整体的得票率逐次减少。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分29个省、4个特区、和1个首都地区,二级行政区为县(kabupaten)及市(kota),县及市下再分乡(或称区,kecamatan),乡以下再分村(desa或kelurahan)。新修正的地方自治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第二级行政区成为地方自治权力的实体,系因中央政府认为为民众提供服务为下级政府,非上级机构,省政府仅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县及市政府,如此规定因县及市地少人薄,能够减少分离主义并脱离共和国。村级行政区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亚齐、雅加达、日惹、巴布亚及西巴布亚在立法及地方自治上较其他省份有更大的权限,如亚齐有制定独立法规之权限,曾于2003年制定伊斯兰教法;日惹为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的根据地,日惹苏丹于战争中表现积极,因而未废除日惹王国,而改制为日惹特别行政区。巴布亚过去称伊里安查亚,于2001年获自治地位,于2003年2月分为巴布亚及西巴布亚。雅加达则为首都特别行政区。
印度尼西亚无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亚建国五项基本原则,第一条),不然将被视为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等相关行为,是非法的)。虽然印度尼西亚宪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仅承认6种宗教:伊斯兰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印度尼西亚虽然不是伊斯兰国家,但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86.1%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穆斯林属逊尼派,基督教约占9%,印度教3%,佛教、儒教和原始拜物教约占2%,大多数印度教徒为巴厘人,大部分佛教徒为华人。虽然印度教及佛教为少数宗教,但皆影响印度尼西亚的文化;由于穆斯林商人的影响,伊斯兰教最初于13世纪采行于北苏门答腊,至16世纪成为各地区的优势宗教;天主教则由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及传教士传入;而新教则于荷兰殖民时期由荷兰加尔文主义及信义宗传教士于殖民期间传入。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如爪哇阿邦安、巴厘印度教及达雅克基督教—较少注重宗教正统性,而常与当地风俗及信仰综摄。
国庆节: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日:11月5日这天印尼政府要组织活动,进行宣传,唤醒人们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开斋节:这是印尼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日期在公历二三月间)。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单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
古尔邦节:也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12月10为古尔邦节。每逢此日,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庆祝活动。
卫塞节:是印尼佛教纪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这一节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徒云集到中爪哇的婆罗浮屠、门都特等寺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印度尼西亚国内有超过300个种族,每个种族都有其不同文化,且有数个世纪的历史,并受到阿拉伯、中国、马来及欧洲文化影响。传统爪哇及巴厘舞蹈包括印度教文化及神话的观点。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受印度建筑影响最深,但也不乏中国、阿拉伯及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
二、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发展中国家,历史背景与南亚洲各地一样,产业结构落后,国内工业欠发达。初期,印度尼西亚通过开发石油和其它资源,实现了粮食自给和生产自立。印度尼西亚经济上由私人部门及政府共同主导,属混合经济。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为8,456.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09美元,以购买力平价则为4,666美元,印度尼西亚人均所得在1995年已突破1,000美元,后经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曾短暂退至500美元以下,但2000年以来稳步成长,至2010年已约达3,000美元、外债比率约为21.6%。印度尼西亚经济以2010年的数据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占了46.4%,其次是服务业(37.1%)和农业(16.5%)。但在国民就业结构中,服务业自2010年起是印度尼西亚最多人从事的产业,占48.9%,其次为农业(38.3%)和工业(12.8%),而农业则是过去数世纪最多人从事的产业。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印度尼西亚出口值于2010年居世界第27位,较前一年上升三位。印度尼西亚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为日本(16.6%)、中国(11.3%)、新加坡(9.1%)、美国(8.1%)、韩国(8.1%),进口至印度尼西亚分别为中国(14.8%)、新加坡(14.6%)、日本(11%)及韩国(7.3%)。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锡、铜及黄金。主要进口品为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燃料、食品。出口品则有石油、天然气、电力设备、合板、橡胶及纺织品。
三、教育
印度尼西亚义务教育为9年,未来将延伸至12年,但其义务教育的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小学及初中生入学后无法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比例不低。人民识字率为92.2%。印度尼西亚学制为学前教育即幼稚园2年,初等教育即小学6年,中等教育分为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为3年,共6年,高等教育即大学5年。学校分为公、私立两类,国立学校在中小学比例较高,而私立学校在幼稚园及大学较多。全国共有小学约15万所,中学3万余所,国立大学77所,私立大学1300余所。著名大学有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惹的加查马达大学、泗水的艾尔朗卡大学、万隆的班查查兰大学、丹帕沙的勿达雅克纳大学及乌戎潘当(望加锡)的哈沙努丁大学等。
四、其他
印度尼西亚体育一般而言以男性为主,观众常参与非法赌注。羽球及足球为最热门的体育活动,印度尼西亚国家羽毛球队自1949年起在27届汤姆斯杯羽球赛义德·中获13次冠军,于羽球在1992年后成为奥运项目后亦取得许多奖牌,在尤伯杯也曾获3次冠军;藤球为传统运动之一。
印度尼西亚饮食在各地稍有不同,以中国、欧洲、中东及印度料理为基础。米食为主食,搭配蔬菜与肉等小菜。香料(尤其是辣椒)、椰浆、鱼肉、鸡肉为常用的食材。烹煮方式以煎、烤、炸为主。
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打击乐器居重要地位,各部族的音乐通常与舞蹈相关,甘美兰为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风格,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展出与外来音乐结合的风格如格朗章(Kroncong)、当杜特(Dangdut)等。现代音乐曲风大致以摇滚、蓝调、流行、节奏蓝调为主。由于语言及文化相近,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在马来西亚、文莱及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相当普及。
印度尼西亚舞蹈里史悠久,形式多元、丰富,各部族、地区的舞蹈各具特色。风格上,爪哇、巴厘的舞蹈悠慢、细腻,苏门答腊较为热情、轻快,加里曼丹相对较为粗旷、简单。
在戏剧方面,以哇扬戏(Wayang Kulit)最流行[230],“哇扬”一词在爪哇语意为影子,哇扬戏主要指皮影戏,而另有以人演出的人哇扬及操纵木偶的木偶哇扬。皮哇扬及人哇扬多取材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而木偶哇扬以伊斯兰教传教故事为主。
苏加诺执政时期印度尼西亚管制外国电影进口,于苏哈托执政时也对电影进行审查。印度尼西亚电影工业在1980年代达到高峰,但至1990年代初期即大幅衰退。于2000年至2005年间,印度尼西亚电影数量稳定成长。
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文学属民间口头文学,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动物故事、民歌及民谣等,保有长久的口头传统,有助于保存自身文化及发展特色。古典文学形式相当多样,如每首4句的诗歌“板顿”(pantum)、传记体“希卡雅特”(Hikayat)及长叙事体诗“沙依尔”(Syair)等。现代文学中,包括描述荷兰殖民地情形的荷兰作家穆尔塔图里和无产阶级作家及印度尼西亚著名小说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等。
由于印度尼西亚位处赤道,气候湿热,许多建筑物不建边墙,助于通风及散热,用以遮阳及挡雨的屋顶使用的材料相当多样,在农村使用木板片、棕榈或泥制瓦片,城市则采用红瓦片。宗教建筑以佛教的婆罗浮屠(前世界七大奇景)和印度教的普兰巴那最为著名,两者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世界文化遗产。
印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花色品种繁多,各有独处之处。著名的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剑、木雕、银制品、铜或铜合金神像、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景物模型、彩贝制品、丁香串艺术品、天然宝石、印尼风景画、小型宫廷金车、爪哇绢制人像、装饰扇、牛角制工艺品、果核小工艺品、巴达族榕树手杖、达雅族树皮提袋、龙目岛瓷壶、西伊里安手鼓和弓箭等。Ibanez等电吉他乐器,印度尼西亚在为很多品牌代工。
旅游景点有木雕、银器和蜡染纪念品出售。产于印尼的咖啡是购物的佳品,坎帕阿仳(Kapal Api)是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
印尼市场上,除纺织品和服务外,一般商品的价格都不比中国便宜,大可不必花钱去买一般商品,而选购有印尼特色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印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花色品种繁多,各有独特之处。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剑、木雕、银制品、铜或铜合金神像、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罗浮屠佛塔、甫兰班南陵庙等、彩贝制品、丁香串艺术品、天然宝石、印尼风景画如巴厘岛等,装饰扇、牛角制工艺品、果核小工艺品、龙目岛瓷壶、都是外国游客喜爱的物品。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儒教。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国界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邻国。印尼的都市十分先进,许多国际品牌到印尼设厂并开设精品店,也有许多国际知名百货公司。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且为二十国集团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最为主要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1600mm至2200mm。印度尼西亚民族服装。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公里。
印度尼西亚为总统制共和国,采行单一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政治及政府结构历经大幅变革。人民协商会议进行了4次对于1945年宪法的修正案,调整了行政、立法、司法机构结构,修宪主要关于削弱总统权力、议会改革、国民教育、民族文化等议题。
总统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得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媾和等。在经历了苏哈托的新秩序时代后,印度尼西亚在2004年举行了首次总统、副总统直接选举,由苏西洛当选。总统任期5年,得连任一次。在地方首长方面,人民可以选举市长和省长级别官员。
昔日印度尼西亚最高政府权力机构为人民协商会议,有权制定、修改与颁布宪法和国家总方针政策,选举总统,副总统,监督和评价总统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情况和在总统违背宪法时对其进行弹劾或罢免。在苏哈托时代,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协商会议名义上虽为民选,但实际上仍受统治者操纵。但经过第四次修宪,此机构不再为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能大大削减为纯粹的国家立法机关。人民协商会议由560名人民代表会议议员及132名地方代表会议议员所组成,任期5年,其结构改为类似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两院制。
人民代表会议除了享有一般的立法权之外,还行使国家财政预算(总统提出)审理权及对各种法律实施的监督权,以比例代表制选出代表,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自1998年改革以来,人民代表会议在政府内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地方代表会议则享有与地方有关的各种税收提案权。
司法机构方面,设有地方法院(Pengadilan Negeri)、高等法院(Pengadilan Tinggi)及最高法院(Mahkamah Agung),诉讼案件先经地方法院审理,最高法院为最终审法院并审查案件。另外设有商事法院处理破产方面案件;地方行政法院(Pengadilan Tata Negara)处理针对政府于行政法上的救济案件;宪法法院(Mahkamah Konstitusi)则处理法律合宪性、政党解散等;宗教法院(Pengadilan Agama)负责伊斯兰教法的案件整理。
苏哈托统治时期限制新政党的设立,并解散了大多数苏加诺时期的政党,于1975年通过政党法后,仅保留建设团结党(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PPP)、印尼民主党(PDI)、专业集团党(Partai Golongan Karya,Golkar)三个政党,至哈比比上台后开放党禁。在人民代表会议中主要的政党有民主党(Partai Demokrat,PD)、专业集团党、斗争民主党(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PDI–P)、福利公正党(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PKS)、国民使命党(Partai Amanat Nasional,PAN)、建设团结党、民族复兴党(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PKB)等。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具有一定影响力,其中传统的伊斯兰政党得票率有所下降,而新成立的伊斯兰政党得票率增加,但就1999年、2004年、2009年大选结果显示伊斯兰政党整体的得票率逐次减少。
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分29个省、4个特区、和1个首都地区,二级行政区为县(kabupaten)及市(kota),县及市下再分乡(或称区,kecamatan),乡以下再分村(desa或kelurahan)。新修正的地方自治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第二级行政区成为地方自治权力的实体,系因中央政府认为为民众提供服务为下级政府,非上级机构,省政府仅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县及市政府,如此规定因县及市地少人薄,能够减少分离主义并脱离共和国。村级行政区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亚齐、雅加达、日惹、巴布亚及西巴布亚在立法及地方自治上较其他省份有更大的权限,如亚齐有制定独立法规之权限,曾于2003年制定伊斯兰教法;日惹为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的根据地,日惹苏丹于战争中表现积极,因而未废除日惹王国,而改制为日惹特别行政区。巴布亚过去称伊里安查亚,于2001年获自治地位,于2003年2月分为巴布亚及西巴布亚。雅加达则为首都特别行政区。
印度尼西亚无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亚建国五项基本原则,第一条),不然将被视为共产党(在印度尼西亚,共产主义等相关行为,是非法的)。虽然印度尼西亚宪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仅承认6种宗教:伊斯兰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儒教。印度尼西亚虽然不是伊斯兰国家,但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86.1%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大多数穆斯林属逊尼派,基督教约占9%,印度教3%,佛教、儒教和原始拜物教约占2%,大多数印度教徒为巴厘人,大部分佛教徒为华人。虽然印度教及佛教为少数宗教,但皆影响印度尼西亚的文化;由于穆斯林商人的影响,伊斯兰教最初于13世纪采行于北苏门答腊,至16世纪成为各地区的优势宗教;天主教则由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及传教士传入;而新教则于荷兰殖民时期由荷兰加尔文主义及信义宗传教士于殖民期间传入。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如爪哇阿邦安、巴厘印度教及达雅克基督教—较少注重宗教正统性,而常与当地风俗及信仰综摄。
国庆节: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独立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都要在总统府前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各地也要举行以升国旗为内容的庆祝活动。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日:11月5日这天印尼政府要组织活动,进行宣传,唤醒人们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开斋节:这是印尼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伊斯兰教徒都要实行白天斋戒禁食,斋月后第一天便是开斋节(日期在公历二三月间)。开斋节前夕,伊斯兰教徒要进行慈善捐赠活动。节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实际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单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开斋节前夕的晚上是个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长经,诵经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四面八方。
古尔邦节:也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12月10为古尔邦节。每逢此日,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庆祝活动。
卫塞节:是印尼佛教纪念佛教主悟道的日子。每逢这一节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徒云集到中爪哇的婆罗浮屠、门都特等寺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印度尼西亚国内有超过300个种族,每个种族都有其不同文化,且有数个世纪的历史,并受到阿拉伯、中国、马来及欧洲文化影响。传统爪哇及巴厘舞蹈包括印度教文化及神话的观点。印度尼西亚建筑风格受印度建筑影响最深,但也不乏中国、阿拉伯及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
二、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发展中国家,历史背景与南亚洲各地一样,产业结构落后,国内工业欠发达。初期,印度尼西亚通过开发石油和其它资源,实现了粮食自给和生产自立。印度尼西亚经济上由私人部门及政府共同主导,属混合经济。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为8,456.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09美元,以购买力平价则为4,666美元,印度尼西亚人均所得在1995年已突破1,000美元,后经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曾短暂退至500美元以下,但2000年以来稳步成长,至2010年已约达3,000美元、外债比率约为21.6%。印度尼西亚经济以2010年的数据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占了46.4%,其次是服务业(37.1%)和农业(16.5%)。但在国民就业结构中,服务业自2010年起是印度尼西亚最多人从事的产业,占48.9%,其次为农业(38.3%)和工业(12.8%),而农业则是过去数世纪最多人从事的产业。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资料,印度尼西亚出口值于2010年居世界第27位,较前一年上升三位。印度尼西亚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为日本(16.6%)、中国(11.3%)、新加坡(9.1%)、美国(8.1%)、韩国(8.1%),进口至印度尼西亚分别为中国(14.8%)、新加坡(14.6%)、日本(11%)及韩国(7.3%)。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锡、铜及黄金。主要进口品为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燃料、食品。出口品则有石油、天然气、电力设备、合板、橡胶及纺织品。
三、教育
印度尼西亚义务教育为9年,未来将延伸至12年,但其义务教育的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小学及初中生入学后无法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比例不低。人民识字率为92.2%。印度尼西亚学制为学前教育即幼稚园2年,初等教育即小学6年,中等教育分为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分别为3年,共6年,高等教育即大学5年。学校分为公、私立两类,国立学校在中小学比例较高,而私立学校在幼稚园及大学较多。全国共有小学约15万所,中学3万余所,国立大学77所,私立大学1300余所。著名大学有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日惹的加查马达大学、泗水的艾尔朗卡大学、万隆的班查查兰大学、丹帕沙的勿达雅克纳大学及乌戎潘当(望加锡)的哈沙努丁大学等。
四、其他
印度尼西亚体育一般而言以男性为主,观众常参与非法赌注。羽球及足球为最热门的体育活动,印度尼西亚国家羽毛球队自1949年起在27届汤姆斯杯羽球赛义德·中获13次冠军,于羽球在1992年后成为奥运项目后亦取得许多奖牌,在尤伯杯也曾获3次冠军;藤球为传统运动之一。
印度尼西亚饮食在各地稍有不同,以中国、欧洲、中东及印度料理为基础。米食为主食,搭配蔬菜与肉等小菜。香料(尤其是辣椒)、椰浆、鱼肉、鸡肉为常用的食材。烹煮方式以煎、烤、炸为主。
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打击乐器居重要地位,各部族的音乐通常与舞蹈相关,甘美兰为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风格,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展出与外来音乐结合的风格如格朗章(Kroncong)、当杜特(Dangdut)等。现代音乐曲风大致以摇滚、蓝调、流行、节奏蓝调为主。由于语言及文化相近,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在马来西亚、文莱及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相当普及。
印度尼西亚舞蹈里史悠久,形式多元、丰富,各部族、地区的舞蹈各具特色。风格上,爪哇、巴厘的舞蹈悠慢、细腻,苏门答腊较为热情、轻快,加里曼丹相对较为粗旷、简单。
在戏剧方面,以哇扬戏(Wayang Kulit)最流行[230],“哇扬”一词在爪哇语意为影子,哇扬戏主要指皮影戏,而另有以人演出的人哇扬及操纵木偶的木偶哇扬。皮哇扬及人哇扬多取材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而木偶哇扬以伊斯兰教传教故事为主。
苏加诺执政时期印度尼西亚管制外国电影进口,于苏哈托执政时也对电影进行审查。印度尼西亚电影工业在1980年代达到高峰,但至1990年代初期即大幅衰退。于2000年至2005年间,印度尼西亚电影数量稳定成长。
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文学属民间口头文学,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动物故事、民歌及民谣等,保有长久的口头传统,有助于保存自身文化及发展特色。古典文学形式相当多样,如每首4句的诗歌“板顿”(pantum)、传记体“希卡雅特”(Hikayat)及长叙事体诗“沙依尔”(Syair)等。现代文学中,包括描述荷兰殖民地情形的荷兰作家穆尔塔图里和无产阶级作家及印度尼西亚著名小说家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等。
由于印度尼西亚位处赤道,气候湿热,许多建筑物不建边墙,助于通风及散热,用以遮阳及挡雨的屋顶使用的材料相当多样,在农村使用木板片、棕榈或泥制瓦片,城市则采用红瓦片。宗教建筑以佛教的婆罗浮屠(前世界七大奇景)和印度教的普兰巴那最为著名,两者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世界文化遗产。
印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花色品种繁多,各有独处之处。著名的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剑、木雕、银制品、铜或铜合金神像、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景物模型、彩贝制品、丁香串艺术品、天然宝石、印尼风景画、小型宫廷金车、爪哇绢制人像、装饰扇、牛角制工艺品、果核小工艺品、巴达族榕树手杖、达雅族树皮提袋、龙目岛瓷壶、西伊里安手鼓和弓箭等。Ibanez等电吉他乐器,印度尼西亚在为很多品牌代工。
旅游景点有木雕、银器和蜡染纪念品出售。产于印尼的咖啡是购物的佳品,坎帕阿仳(Kapal Api)是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
印尼市场上,除纺织品和服务外,一般商品的价格都不比中国便宜,大可不必花钱去买一般商品,而选购有印尼特色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印尼的工艺品和纪念品花色品种繁多,各有独特之处。其中有巴迪布、格里斯短剑、木雕、银制品、铜或铜合金神像、皮影戏傀儡、木偶戏傀儡、景物模型如婆罗浮屠佛塔、甫兰班南陵庙等、彩贝制品、丁香串艺术品、天然宝石、印尼风景画如巴厘岛等,装饰扇、牛角制工艺品、果核小工艺品、龙目岛瓷壶、都是外国游客喜爱的物品。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