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协会介绍
  • 友好往来
  • 专题活动
  • 协会文化
  • 民间组织交流
  • English
首页 / 友好感言

“日本大学生代表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服务感想

发布时间:2017-09-30   

罗青、江小舟同学感想

 

2017年度日中友好大学生访华团联谊晚会于8月28日晚成功举办。本次的主题是“青春风采,友好使者”。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日友好传统也要靠两国青少年去传承和发展,所以两国大学生在此次的交流活动中扮演者沟通桥梁的作用。

2017年8月28日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对促进中日的进一步友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晚宴正式开始前先由北京市对外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日本大学生代表团团长等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重大贡献并始终奋战在一线的骨干人士致欢迎词。

本次的日本大学生访华代表团是由来自东京大学、中央大学、东京女子大学、昭和女子大学、山口大学等来自日本7所大学共99名学生组成。

欢迎致辞人员在其发言中纷纷表达了对两国青年学生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殷切期待,希望中日两国青少年通过各种交流与同龄人增进相互了解,建立深厚的友谊,也希望访华团的日本同学能够真实客观地了解中国,并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传递给身边人。现如今,中日两国在交流和沟通上依然还有待提升,两国的友好交流还需要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对两国的年轻人来说,青年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价值关的最佳时期,可能现在还有很多日本同龄的大学生对于中国还不太了解,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父母对他们讲述的时代,所以实际来到中国看一看、体会一下还是非常必要的。

晚宴进行期间也有安排一些表演节目,比如:中国这边安排的歌唱节目,将整个晚宴的气氛带入了高潮,底下观众都无比地陶醉;中国武术的表演也着实让日本学生眼前一亮;日本的剑道,也让中国学生领略到了满满的日本风情。整个晚会,各个方面的安排都非常到位,一气呵成,非常顺利,中间没有出任何意外情况,这些都得益于一些晚会担当人员的精心安排和周到准备。

通过这次的接待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感触颇多。当天晚宴所安排的座位是每桌3位中国学生,7位日本学生,因为考虑到人员分配的不均匀,不方便彼此交流,所以我们迅速协商,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布局,安置下来,整个沟通都非常顺畅,我们都能迅速的理解对方的意思。这可能就是同年龄段的原因吧,只要语言相通,基本沟通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她们当中有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以及各大城市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表现出了她们的好奇之心,所以我们一直在相互交流,相谈甚欢。她们也说出了之所以跟着代表团参加访华活动就是因为对如今的中国非常感兴趣,想要自己亲眼看一看,亲身体会一番。同时也会询问我们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为什么会比较感兴趣,感觉我们是在进行一项比较深入的交流活动,我们都适应地非常快。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活动确实会增进我们对彼此的了解,甚至还会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了解。

作为参与此次活动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又逢中国传统佳节,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与日本大学生共进晚餐,共建友谊。因为此次日方访华团的活动相对比较满,每天都有行程。所以,当进入会场时,目之所及,每一桌,都是来自日本的朋友们,感觉这么近,却又因曾未见面而稍有些怯意。但是,就是在这里,友谊的种子悄然萌芽,一群未曾谋面,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惜。从一开始的怯意,到离场时的惜别。

致辞环节,中方嘉宾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同时对日中友协以及东京都日中友协长期以来为推动中日友好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希望日本大学生们访华期间与中国的青年多交流,感知中国,感知北京,同时把在中国的所见所感带回日本,介绍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为中日友好贡献力量。日本访华团团长对北京市友协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希望通过此次访华交流,让日本的年轻人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也希望两国大学生们彼此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参与此次晚宴,我再次感受到中日之间深深地羁绊。通过此次交流,对日本大学生以及日本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更加认识到中日两国的友好的长长久久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因为两国的友好,今日我们相聚于此,我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将为两国的友好锦上添花。

 

 

 

 

 

 

 

 

 

 

 

 

 

 

 

 

周峰同学感想

 

2017年8月28日晚上,我与日语学院的同学一起来到北京国际饭店,和日本来的大学生们一起共进了晚宴,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精彩节目。

坐在我身边的日本女生来自东京大学,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我们交流了各自在大学生活的种种体验,对两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计划等等许多话题。我为交到新的朋友而感到十分开心,也为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向往感到惊讶,我希望此后还能和她保持联系。

在各位嘉宾致辞之后,我们共同欣赏了主要由两国的年轻人出演的节目,如合唱、武术、剑道表演等等。这些节目各具特色,既展现了两国的独特文化,又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美好祝愿。虽然这次活动时间短暂,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友好往来历史,而此后中日友好的传承与拓展则需要我们年轻人的力量。今后我也要尽我所能为中日友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姚泽宇同学感想

 

我们在8月28日和29日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日中友好大学生访华团的迎接以及参观陪同活动。在这期间,我们与来自日本七所大学的学生共同游览了长城,参观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且去北京大学参加了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会。

    首先,这些日本学生来到中国,对我国文化、社会、历史等抱有深厚的兴趣,与我们亲切地进行交谈,交换意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要不断努力来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全世界了解到真正的中国。特别是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交流密切,相互学习,现在为了两国关系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两国的青年更应该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带动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共赢。

其次,我们的专业是日语。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得到自身的锻炼和对日本社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我们畅谈了中国生活习惯上的异同,社会制度的区别等,这无疑是彼此学习的大好机会。

最后,中日关系的友好合作关系能够持续下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用微笑和真诚迎接日本学生的到来,和他们愉快地度过了两天。希望他们回到日本以后也能把中国真实的面貌以及在中国留下的美好回忆分享给更多的日本人民。

 

 

 

 

 

林雨欣同学感想

 

本次我参加了日本大学生访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作为演出组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在中日各位领导,老师,同学面前唱了《后来&》《红颜旧》两首歌。

演唱前的我十分紧张、坐立难安,这时多亏了周围坐着的日本学生十分友好地像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愉快的交谈让我渐渐放下了内心的紧张。并且二外的老师们听说我将表演,也给了我很多鼓励。

观看了几个精彩的演出后我站在了舞台上,台下大家的掌声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最终顺利完成了曲目。

回到座位后日本学生们对我说道「欢迎回来!」让我非常开心。

之后大家一起聊天,观看中日两国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并且合照。我想不仅仅是我,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两国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所迸发的色彩所打动。

本次交流会让不仅我认识了很多日本友人,更让我感受到两国学生们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彼此国家文化的了解,我觉得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并且值得传承下去的活动。

 

 

 

 

 

 

 

 

刘康宁同学感想

8月28日、29日,我作为中国大学生志愿者,陪同日本大学生访华团在北京参加了日中友好大学生访华交流活动。28日清晨,志愿者团队在北京国际饭店的停车场等候日本大学生代表团,中日双方大学生初次见面并无拘谨的感觉,开心地打着招呼,互相问候早上好。万里长城是日本代表团来到北京的第一站,在大巴车上,我坐在了一位来自山口大学的男生旁边,我们聊了很多中国和日本的不同之处,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出乎他意料的是,中国并不像国外媒体报道的那样,相反,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很好——空气不错,街道很宽也整齐,食物非常好吃等等。听到这些,我内心有着小小的雀跃,期待着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能够改善中国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来到长城,耳边围绕的是来自日方同学们的声声赞叹,我和日方同学结伴登长城的过程中,也聊了许多关于中日两国生活、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现实问题,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深感国外媒体对我国实际情况报道有偏差,这样就轻易地造成了误解,而要去化解这些误解,需要两国人民的配合和努力。

29日,我们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中日大学生千人交流大会,与来自中日两国的优秀大学生们一起发表自己的想法,参观了北大久负盛名的博雅塔和未名湖,一起聆听了亚细亚大学吹奏乐团带来的音乐会。在这短短的两天中,我与日本大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谈论兴趣爱好和生活的,这些大学生们会主动地询问我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并告诉我,来到中国后,对中国的印象改观了。来中国之前甚至会担心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实际来到中国以后,发现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中国原来是一个如此友好和谐的国家,听到这些,我真的非常开心,更深切感受到两国青年交流的必要性,只有更多地交流沟通,才能消除误解、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进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我作为一名日语专业的学生,愿意更多地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去,为中日的世世代代友好贡献微薄之力。

电话:65256908 丨 邮箱:office@bjyx.org.cn 丨 网站地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河沿大街97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丨  备案序号:京ICP备12018194-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422号